第275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下

过去几年呢。

  直至看到1927年的“清党”,看到以蒋光头为首的势力开始大肆抓捕和杀害我党人士,男主角眼中那些曾经友善的师长同学站在了他的对立面,马卫都为这部小说悬着的心才松了下来。

  ~

  李成儒也是看到“清党”这段剧情的时候才明白张光北说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写的太好了,他反复读了几遍。

  魏明把拍电影的手法运用到了这段抓捕和杀害的故事里,把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故事捏到了一块,咔咔咔,血腥和残酷扑面而来。

  不仅很有画面感,而且冲击力十足,李成儒自忖是个硬汉,都忍不住有些泪失禁。

  带入到男主角江立民的视角,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共产党阵营,至此,男主总算找到了自己将一生追随的信仰,完成了从军人到革命者的转变。

  而至此,这个“上部”他才看到一半,魏明的文字非常凝练,才10万字就塑造了十来个主要人物和两个大高潮,看的李成儒身子都热血沸腾起来,甚至都不想去上班了。

  ~

  李成儒可以不上班,但梁晓生可不敢请假旷工,哪怕今天是他相亲的日子。

  今早他在纺织厂周围的公园匆匆跟那个姓焦的纺织女工见了一面。

  这个32岁的大龄文学青年有着硬朗的相貌和体面的工作,还有一手爬格子赚稿费的本事,但个人问题总是无法解决,相亲屡屡失败。

  因为每次相亲他都会非常坦白自己的情况。

  “我每个月工资42.5,但要寄30块钱给东北老家,家里5个兄弟姐妹,大哥精神失常得吃药,三弟还在读高中。”

  说完这句大实话,十个姑娘有九个姑娘都得被吓跑,你就算入赘我们也不敢要啊。

  不过这个纺织女工焦丹是第十个,她觉得这人挺坦诚的,而且有责任担当,是个不错的人。

  于是她问:“你几点下班啊?”

  “啊?”

  “啊什么,几点下班,你来接我可以吗。”

  梁晓生是不会唱《好日子》,要不然肯定会唱着这首歌进北影厂,不过一路上从门卫大爷到葛忧都看得出,这老光棍心情不错。

  他甚至都想着,如果这次还不成,他就去报纸上登征婚启事,最近有个叫丁乃钧的数学教师刚刚在《人民日报》旗下《市场报》发了征婚告示,轰动了全城。

  进了文学部办公室,他就听到几位前辈同事都在讨论什么果党哪个将军比较能打,嘴里到处都是“黄埔X期”“五虎将”“四大金刚”之类的词汇。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看完魏明新作《人间正道是沧桑》引起的后续反应。

  这是在编辑部刮起了一股民国战争热啊!

  梁晓生想着以后要处对象,还要结婚,有些舍不得买一块钱一本的《收获》,不过编辑部肯定有,果不其然,很快就被他借到了一本,然后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

  北大,79级中文系的教室里,大家也在纷纷打听谁有《收获》,可否一观,愿意用饭票来换。

  很多学生知道魏明的这部长篇写的是国共合作时期的故事,还有打仗啥的,一听题材就不感兴趣。

  可没过两天,大家都在说写得好,恨不得当天就看到后续剧情,可这时候再想去买,嘿,没了!

  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骆一禾在本班没借到,干脆跑到78级那里去借,首先找刘振云。

  刘振云两手一摊:“你看我像是能买得起《收获》的人吗?”

  其实刚得了一笔稿费的他是买得起的,但抱歉,我已经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了,而且看的是全集!除了魏明和他的编辑,我估计是独一份的!

  恰好这时戴堇华看完了,于是爽快借给了小学弟,然后开始跟刘振云道:“我之前的担心看来是多余的,魏明没有陷入小情小爱的叙事中,《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小说的气势有如这首诗一样,纵横捭阖,大气!过瘾!”

  刘振云问:“你觉得这部小说里最吸引你迫切想看第二部的东西是什么?”

  戴堇华:“我承认我还是挺俗的,我特想看江立中和江立民两兄弟的你攻我伐,最好兄弟俩杀他个天昏地暗。”

  “嘿嘿,我也一样!”不知啥时候梁左进了他们班,并附和戴堇华,然后把刘振云拉了出去。

  “咋了?”刘振云问。

  梁左:“别说师哥不照顾你,我刚刚弄到了一本书,台湾过来的,作者是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

  “嚯,不愧是梁公子,”刘振云打趣道,“叫啥名,讲的啥事啊?”

  “《游园惊梦》,讲的是果党上层那些事,白公子写的可信度应该很高。”

  刘振云本来对什么果党高层没啥兴趣,不过看完《人间正道是沧桑》,觉得这群人还真是有意思,曾经也是一群那么有理想的人,而且那么大的优势都能把江山丢了。

  再联想经常听老辈人说起的1942年河南饥荒的事,刘振云也开始对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心。

  “你这书来的太及时了,正好能跟《人间正道是沧桑》印证着看。”

  梁左道:“你可注意别乱传,还有,这书是繁体字。”

  “繁体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