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下
p;不过对李成儒还行,托新天地的福最近服装厂效益极好,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不差这块八毛的,他这人手上钱一多就容易飘。
“六毛,不卖拉倒。”李成儒又道。
“别介啊,行行行,让给你了,谁让你是哥呢。”马卫都美滋滋做成了这笔生意。
他一直觉得只有古董才有升值空间,没想到登载魏明小说的杂志也能升值,而且还是分分钟就升了60%!
而李成儒得到《收获》后马上就开始了阅读。
~
魔都,《收获》编辑部。
明红龙三人组成功把巴老送到收获编辑部,他老人家为了表示三个小朋友这一路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叫上女儿李晓林,非要请魏明他们吃个饭不可。
长者赐不敢辞,长者请客也不敢啊。
于是他们行李只好暂时放在作协招待所,跟着巴老吃了个一顿晚饭。
席间李晓林表示已经收到了不少魔都读者的来信,大部分都是冲着《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小说来的。
魏明好奇:“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晓林笑道:“首先是觉得耳目一新吧,现在文坛充斥着知青、反思和伤痕文学,像你这种叙事宏大,关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家族史诗是非常罕见的类型,所以不少读者觉得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知青反思伤痕文学远远还没走到头,毕竟梁晓生的几部代表作《今夜有暴风雪》《年轮》还没发表呢,他可是北派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些类型在80年代一直很有市场。
但是读者看多了也腻,难免也想换换口味,再加上魏明的故事技巧非常高超,所以《人间》一出,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向小说市场,极受读者欢迎。
“你的这部作品还吸引到了很多那个年代的见证者,有几份读者的年纪比我父亲还大,他们有的会对你作品里的某个小细节纠错,也有的想跟你讨论某个事件的真伪,回头你把信都拿走吧。”
“好啊,现在是连载,如果能发现错误纠正过来再好不过了。”
之后李编又跟父亲询问起茅盾先生的身体情况,巴老没有直说,只说还能阅读,然后又把茅盾先生的儿子找魏明要手稿的事说了。
李晓林听后先是惊讶,后又得意,《收获》又出了一本好书啊,而且从主题确定之初自己就参与其中,还帮小魏找了不少资料书呢。
之前她还担心销量会不如《蹉跎岁月》,打击小魏的积极性,如今看来,《收获》未尝没希望在销量上更上一层楼!
现在杂志发行才几天而已,市场反馈还没那么快,不过从魔都读者来信数量来看,算是冠绝《收获》。
可见全国肯定有更多读者都在关注江家一门的命运了,哪怕是明显反派设定的江立中也极富魅力,很有读者缘。
吃完饭,魏红激动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然后开始关心今晚住哪里。
“是住在作协招待所吗?”
魏明摇摇头:“我朋友已经把钥匙给我了,今天咱们就能住进去。”
然后他带着两人第一次来到了华亭路的洋房别墅。
“啊,这,这么大?都是你朋友的家吗?!”魏红惊讶。
虽然占地面积跟北池子的四合院差不多,但人家这是洋楼啊,看着就洋气。
魏明开门道:“对啊,接下来咱们就住这里了。”
雪姐已经去了苏北,这里好些天没人来了,不过以后就要热闹了。
魏明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主卧,试了试床,果然不响,而且墙上还有一幅画,如果自己猜测不错的话,应该是未来老丈人的手笔。
“哥,我住你隔壁怎么样。”魏红探头进来。
魏明淡淡道:“楼下保姆间。”
“不行啊,保姆间已经被阿龙哥抢走了。”
魏明一愣,想了想,阿龙住下面,再让阿红住楼下确实不太方便。
“你别住我隔壁,我怕晚上你吵着我,你,你住那个房间,”魏明让她住的离自己远一些。
然后魏明当天开始给雪姐写信,告诉她自己来了,她可以回了。
哦,还得给老鬼写一封信说说沈最的事,叫他不用担心。
~
赚了李成儒六毛钱的马卫都对《人间正道是沧桑》仍念念不忘,第二天休班的他一大早跑去区图书馆,第一个进去,还真找到了这本杂志,而且就一本。
他立即在后来者懊恼的声音下看了起来,图书馆是免费的,这相当于自己赚了一块五啊!
虽然故事发生距离他比较远的年代,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但因为开篇故事发生在老燕京,他进入故事很顺畅,很快就发展到了黄埔军校情节,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相继登场。
马卫都不禁为魏明的大胆而拍案,这些只存在历史书上的名字,竟然都被他写进了故事了,而且很多都是在他们教育体制下的反派人物。
但魏明并没有脸谱化地刻画这些他们眼中的反派角色,马卫都第一次见到这些人物像个人一样,而不是陈墙、葛存状那样明显的反派脸,甚至个别人还有些闪光点让他生出这人也算是个人物的感慨。
这些阅读感想反而让马卫都有些担心,担心这部小说的立场会不会有问题?毕竟距离76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