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38

以几番交涉下,至少码头村这边同意继续推进防洪堤工程。

  但如何让郭店村人也同意?码头村人必须做出让步。

  姜崖一提到这一条,码头村人确实破防了。他们实实在在不愿意郭店村人沾染一点好处,可只要对岸的郭店村人把河漫滩看得比命重,防洪大堤肯定建不成。码头村人的损失只会更大。

  大家伙刚开始想不通,心想我和郭店村人井水不犯河水,你吃不饱穿不暖管我什么事,可事实就是大坝不修,郭店村人过不好,码头村人也过不好。

  姜崖提议可以循序渐进让郭店村人参与到竹坑乡的开发建设中。

  首先,让他们村的青壮劳力来乡里的工地挣钱。这对于竹坑乡来说是好事。又便宜又好用的人力傻子也不用!

  其次,大家都忘了竹坑乡还有一个别处都没有的称号:一脚踏三省。

  除了竹坑乡,丹江对岸南边隶属于湖北的白浪镇,郭店村就是这个白浪镇的,丹江对岸北边是陕西省的白浪镇,那个村叫白浪村。

  所以码头村、郭店村、白浪村就是“一脚踏三省”的见证。明明近在咫尺,却隶属于三个省三个市三个县三个镇。

  过去码头村因为是重要水陆关口,所以较为富裕,现在码头村沉寂半百年后又准备起势了。

  这样具有特殊地理格局和历史底蕴的“一脚踏三省”也是旁处少见的景观。

  所以姜崖提议从区域联动发展角度出发,是时候把这个名号往外打一打。来竹坑乡游玩的人可以顺道出个省,去对岸尝尝陕西本土菜,听听陕西本土戏,也可以再多走两步,往南去吃湖北本土菜,听听湖北本土戏……等于“一带二,游玩体验翻三倍。”

  何乐而不为呢。

  但如何跨越行政区域和地域矛盾把这件事做成呢?现在连两岸修建防洪大堤都成了几十年解决不了的事,这样联动发展到底有没有可能?这是过去这里的人从不敢奢想的事。

  姜崖提了!大大方方在码头村的集体会议上提了。

  大家伙都一脸诧异,心想自己的事还没办明白呢,还操心其他两个地方的。这会不会是自讨苦吃?

  可大家伙忘了。现在的困境只是暂时的,未来三省的交通条件会逐步改善,产业发展也会逐步植入,重要的是人的思想也在不停变化……

  未来总会变好,本就是困顿在一起的三个村,为什么不能抱团起来,把“一脚踏三省”这个招牌做好呢?

  他提议可以在丹江桥两端,设置“三省大集”。

  郭店村人不过桥,码头村人也不过桥,白浪村的人也不过桥,各守各的地方,各卖各的东西,全凭本事挣钱。

  丹江大桥是连通三省的桥梁,它既是物理意义上的桥梁,更是三省人凝结在一起的桥梁。

  把大集开在这里,意义非凡。

  当然三省大集初期主要依靠的是竹坑乡这边的人流。尤其明年码头村开业,游客来的更多,溜达完后便可以踏上丹江桥,去对面另外两个省看看瞧瞧,顺便买一买。大家共享流量,一起赚钱。

  到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会在盯着那一点点河漫滩,矛盾解决了,关系自然就好了。

  道理说得通,只是码头村人想不通。

  多年来的固步自封,多年来心理上设立那堵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自动消失。

  大家对姜崖的提议绝不认同。集体会不欢而散。

  姜崖不气馁,和乡长葛兴国一起前前后后跑两天终于把对岸两个白浪镇镇长、郭店村村长郭正初以及白浪村村长权山柳叫到一起开了个跨省探讨会。

  这是从没有过的场景。谁也不知道姜崖到底私下做了多少准备工作,才让这个局组了起来。

  两个白浪镇镇长早都听说对岸竹坑乡这两年干得热火朝天,怎奈他们不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只能眼红不能贸然前来分一杯羹,既然这次对方主动邀请,那就不能客气了。

  听到葛兴国介绍说要把“一脚踏三省”这个品牌搞起来,这两个镇长激动起来,没等对方话说完就拍手喊同意。

  哪会不同意?

  牵头人是竹坑乡,出钱的是它,出力的是它,万一有不错的结果,得到好处则是他们两个镇,要是结果不尽人意,反正也不是他们两个镇的主要责任。

  再说,即便结果不理想,这也是两个镇的业绩,毕竟努力过了。

  郭正初和权山柳两人一直黑着脸没吭声。郭正初为什么这样,大家都很清楚。村里人心浮动,羡慕对岸人有挣钱门路,只是碍于本家情面,暂时不敢去对岸。但凡政策上有一点松动或者去的人多了,怕是都一窝蜂跑去了。那就更显得他这村长无能。只可惜镇长高高在上,压根不在意他这点不快。

  权山柳所在的白浪村拥有天然大片的山前冲积土地,距离丹江堤岸有些远,除非千年一遇的大洪水,一般情况下他们旱涝保收,吃穿不愁,对于郭店村和码头村的争斗,白浪村向来隔岸观火不掺和。

  这个权村长自己也有点本事。村集体办了个养鸡场,每年还能给村里人分点钱。当然了,钱不多,属于不上不下,不求人也没人求的状态。

  现在对岸的竹坑乡主动“求援”,她初步判断,距离姜崖所说的美好愿景,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第一步就卡在郭店村。她作为白浪村的代表人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多说什么话,只能沉默。

  怎奈三位领导谈得太嗨,嗨到无需他们发表意见。糊里糊涂这个所谓的“三省大集”就要提升日程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