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投射出万丈光芒,令人惊喜。
洞口外,斜斜的山坡上像被观音用杨柳枝点了甘露似的,粉红的,粉白的,纯白的,鲜嫩欲滴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张扬恣意地开满整个山坡。
逃不开的浓情蜜意,躲不过的娇艳可人,让人眼睛舍不得移开一点一寸。
“这……这是什么花?”
“天啊,这简直是仙境!”
“我在金竹村住了半辈子,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安志勇使劲揉了揉眼睛压根不敢相信。
姜崖两眼透着光,转身对着竹小蝶大大竖了个大拇指,“小蝶,你这可是又立了大功一件啊。”
竹小蝶红着脸连连摆手,只说运气好。
姜崖却觉得运气是一方面,如今□□洞开发正式提上日程,虽然有诸多艰难,但有此美山、奇洞,不愁吸引不了外地游客。
他搓了搓手,喊着大家往花山爬去。
这显然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地方,林密丛深,压根没有路。姜崖只得拿起事先准备的大砍刀在前面开路,不一会手上全是细细的血痕。
越走山越陡峭,可花香越来越浓。
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花坡的边缘,大家伙凑近一看,才看清楚这粉白花的样子。
大家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这是什么花。
一簇簇的,像一个个倒挂的铃铛挂在枝头上,压根不是大家惯常看到的什么杏花梨花桃花之类的,也比牡丹芍药的花型小很多。
凑近一闻,花香浓郁,整颗心都舒坦极了。
就在大家讨论无果时,有个年轻人站出来说这花可能叫吊钟花。他之前在广东一带打工,曾经过年逛过那里的花市。当地人过年的时候爱在家里摆放这种花。只是没想到在家乡这不知名的深山里长了这么多野生的吊钟花……这要说出去不知道多少人会慕名前来啊。
此时炙热的阳光穿透云层撒向山坡,吊钟花垂下的花囊晶莹剔透,长长的花萼丝丝分明,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娇艳无敌。
姜崖默默记下花的名字,待下山后便去图书馆查阅书籍,要了解清楚□□洞后山的吊钟花属于什么品种?花期多长?有没有药用价值?是不是可以做标本或是花茶?这些对未来赏花游线的设计以及旅游土特产设计都至关重要。
姜崖小心翼翼地拿出至今还没归还给二姨夫的进口相机,让大家伙站在吊钟花前拍照。
一行人有从未拍过照的,有只拍过结婚照的,大家伙一时间都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地不肯站过去。
“以后咱们景区建成了,我准备布置一个小型博物馆,把咱们开发□□洞的每一次里程碑事件都拍照留念放进去。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后山花海的好日子,非常值得纪念,在场的大家都是见证人……”
姜崖话音刚落,好多人笑起来。
“哎呀,我们都成历史见证人了?!”
“也就是说我孙子以后能看见他爷爷当年的风姿?”
“你先找到媳妇再说。连儿子都没有,还说什么孙子?!”
大家笑作一团,纷纷站到花树前,拽衣服的拽衣服,用唾沫梳头发的梳头发,有人后悔刚才在暗河那边没把脸洗干净……不管如何,这真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幕。
竹小蝶年龄最小,大家伙又暗自钦佩这女娃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以把她拉到正中间站着,还夸她是发现花海第一人,最有资格站在这里。
竹小蝶推让了半天也没推掉,只好站在中间,可怎么都不敢抬起头来。
姜崖调好焦距,让大家都看向他。
咔嚓一声,镜头定格。
有人双手伸开,目光兴奋。有人搂着旁边好兄弟,笑得嘴裂到后脑勺。
有人则羞得低下了头,姜崖只拍到她长长翘翘的睫毛……
第14章
休息片刻后,姜崖带着众人继续往花林中探路。初步判断,这片野生吊钟花海占地150亩,从山顶蔓延至山脚下。姜崖在心里默默感叹,幸好这片山林陡峭难走,即便是胆子最大的草药人也不愿来,所以才能在诸次历劫中保留下来,冥冥之中让竹坑乡的人用之,并发扬光大之。
林间粉花颤颤,香味袭人,有人喊着竹小蝶让她唱两句山歌给大家伙听听。
竹小蝶的亲生母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调唱手,在抛弃他们姐弟之前经常跟着乡里的红白喜事队四处唱曲赚钱,后来她母亲跑到城里唱,再后来跑得不见了踪影,再没回来……
竹小蝶天生嗓子好, 耳熏目染的,也能唱一些。只是竹兴文心结重,严令竹小蝶不许再张口唱。
安志勇知道这些,把起哄让竹小蝶唱歌的小子骂了几句。
“她爹管东管西,还能管得了小蝶的嘴?”小子不服气,硬着脖子道:“反正兴文叔也不在这儿。”
姜崖看向竹小蝶,笑着问:“你还会唱歌?”
竹小蝶涨红着脸, “不不不,我就是跟着我妈学过几句。粗俗地很,不值一提……”
姜崖翻看《西和县志》的时候倒是见过关于本地小调的记载。这是一种和劳动人民生活关联密切的音乐,上山唱歌, 放牛唱歌,江上唱歌, 村口唱歌,无处不在,想唱就唱。
西河县曾是楚地,这里出土过编钟之类的古老乐器,可见本地音乐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