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第796章 不见黄河心不死

  第796章 不见黄河心不死

  佟太师的手指微微蜷缩着,瞳孔放大,声音带着颤抖,不知在劝苏玄明,还是在劝自己。

  “真的屠京都,是何等的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从未听闻……”

  苏玄明沉沉道:“前朝长安旧事,您忘了吗?”

  当年黄巢攻入长安城,在入城之初,长安百姓夹道欢迎,群情热烈。

  义军副统帅尚让,对前来围观的百姓说:“我们起兵,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我们绝对不会侵犯你们。”

  事实上,在前三天,黄巢大军确实做到了,他们甚至还给长安城中贫困无依的老百姓施舍了不少钱财。

  让人遗憾的是,这种平和只维持了三天。黄巢大军大肆烧杀抢劫,先从李唐皇室宗亲,再到达官贵族,接着是小康人家,最后屠刀伸向了一无所有的平民百姓。

  其中,自然有诸多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安城这座富丽堂皇的都城,被屠城了!

  佟太师本能地不想肯定这个猜测,便道:“情况不一样。当时,僖宗带头脚底抹油,弃长安而逃。”

  苏玄明直勾勾地看向佟太师,冷静道:“平心而论,若京都局势不好,您确定官家不会像僖宗那样,弃京都而逃吗?”

  佟太师的沉默,振聋发聩。

  他沙哑着嗓音,辩驳道:“当年,黄巢大军之所以屠城,是因为长安城养不起他们几十万的大军。”

  苏玄明:“长安城的粮草依靠从各个藩镇输血。京都不也一样吗?”

  都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城,光靠周边田地产出,肯定养不起城里的人口。

  佟太师:“黄巢作战,避实就虚,从没有真正的地盘。”

  苏玄明幽幽道:“方腊倒是打下不少地盘,可那些地盘全是遭灾严重,十室九空。”

  在没有重建能力的情况下,打下这些地盘,还不如不打。

  佟太师哑口无言。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长安城惨事,才过去几百年,书籍记录仍在。

  苏玄明最后一段话,彻底让佟太师下定决心:“每个入学的孩童,都曾被夫子问过,为何而读书?我最初的想法是,我不想读,是阿娘逼我读。后来,我想着考取功名,令所有瞧不起我的人刮目相看。”

  想到自己曾经的青葱岁月,苏玄明的表情柔和下来:“再后来,我想从书中求知,从史书中求解决之道。”

  什么叫盛世?盛世如何成为盛世?如何让盛世永垂不朽?

  苏玄明叹气道:“我没有找到答案,写信问阿娘。阿娘说,光说不做,肯定不会有答案,只有去做了,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如果不通,就能为后世求索之人,排除掉一个错误的答案。”

  “佟太师,你呢?”

  “我?”佟太师眼神茫然,“我早就忘了。”

  说是这么说,次日,佟太师穿着自己最新的官服,以最板正的姿态去上朝。

  在大朝会上,佟太师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地主张出城出击。

  佟太师派系的人,自然紧跟上。

  一时间,众人仿佛隔着时空,看见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少年状元郎!

  当文官们火力全开,武官们全都没敢吱声。

  眼见着朝堂上声音趋于一致,大周皇帝灵光一闪,晕倒了!

  皇帝都晕了,自然不可能对此事作出决断。

  佟太师气得语无伦次:“装晕!他肯定是在装晕。”

  在皇位上坐了那么久,别的啥本事没学到,打起太极来,却很是娴熟。

  “佟太师,是不是装晕,咱们说了不算啊。”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

  接下来的每次大朝会,只要提起出城之事,大朝皇帝就装晕。

  到后来,就没人再提此事了。

  可有些事,不是你不提,不去想,它就不会发生。

  京都城外,遍布旌旗。

  一阵军鼓声响后,方腊起义军第一波试探性的进攻开始了。

  密密麻麻的百姓被驱赶着,哀恸嚎哭着向前进。

  原本以为光靠护城河就能阻挡住起义军的文官们,终于知道,乱军打算如何过河。

  他们居然打算用无辜百姓的尸体来填满这二三十丈宽的护城河!

  这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击碎了许多不曾上过战场的官员们的幻想。

  在他们心里,战争是血腥中带着浪漫,壮烈而盛大。

  他们将站在城墙上,挥舞着剑,慷慨激昂,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有会属于自己的诗篇。

  实际上,当他们看到乌压压的士兵如同地平线上袭击而来的乌云,铠甲和武器上沾染着血块和碎肉。

  一轮轮漫天的箭雨射穿的是无辜百姓的胸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