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惠龙能源成立,高启强野心膨胀!
他恨不得干爹陈泰,赶紧退休回家养老。
自己和弟弟高启盛,直接将建工集团兼并重组,变成强盛集团。
此时此刻。
陈泰哪儿知道,身边的干儿子高启强,会有这样的心思?
当初干女儿陈书婷,将他介绍给自己之时,高启强可是当众下跪,大喊着要为自己养老。
进入自己的京海建工集团后,高启强也确实惟命是从、任劳任怨,把活儿干得很漂亮。
因而陈泰想不到,高启强已经开始野心膨胀。
今天的他,一门心思就是来给赵瑞龙贺喜,听他做各种介绍的。
他原本以为,赵瑞龙就是一个出身显赫,但没多大本事的权贵子弟。
是靠着父辈的权势,以及巨额的投资,才受人欢迎。
如今亲眼目睹、亲耳听见,赵瑞龙全程没用任何稿子,给众人做科普讲解、做产业发展规划介绍、做科研实验技术讲解……
陈泰是真服气了。
如果没有真本事,哪有人能靠死记硬背,记住这么多知识要点?
而且面对嘉宾和记者们的提问,还能始终对答如流。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赵瑞龙是既懂技术又有远见。
至于赵瑞龙为什么如此开诚布公,几乎毫无保留的给大家做介绍。
赵瑞龙给出的解释,更是让陈泰佩服不已。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米国人卡内基钢铁、标准石油、福特汽车等企业。
不断通过研发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革新生产管理手段,并购竞争对手、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自主掌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这一系列举动,让这些米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低于其他国家的同行企业,让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国际巨头。
米国人早已证明,任何先进技术都需要通过规模化应用、产业整合和制度创新,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谁有能力将先进技术,尽快在市场上应用扩散,谁能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谁就能获得丰厚收益。
新能源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国内外早就有工程实例,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建成投用了不少。
哪怕是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龙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都开始着手搞风力发电。
导致新能源行业发展缓慢,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增长迟缓的主要原因,除了全球节能环保意识不够强、政策配套不给力,还因为成本不够低。
如果风力发电的成本很高,甚至比火力发电的电价还贵,谁会购买使用?
只有尽快想办法,让风电的成本低于售价,有利可图才能吸引大家积极投资,才能让行业迅速发展壮大。
而赵瑞龙的办法,就是开放合作。
他希望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都能积极加入进来。
大家扬长补短、合作共赢,一起提升效率和技术,降低成本和能耗,以便将产业做大做强。
为此,他愿意充当开路先锋,投入巨资、集中力量,先搞一批产品和项目出来,将市场培育起来……
这格局,这魄力,着实让陈泰佩服不已。
“赵公子真不愧是做大事的人啊!”
“换做是我做生意,我巴不得自己独家掌控一切,所有的利润都自己赚,其他人别想进来分一杯羹,而他呢?”
“他却巴不得更多人进入行业,一起把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各种部件和各大系统,做到降本增效、有利可图!”
“不过赵公子这么做,也是对的,一家企业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垄断一整个行业,只有让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了,作为行业龙头才有钱赚。”
“否则就靠惠龙能源公司一家,哪能既要研制风力发电装置,又要勘察设计,还能海上和陆地施工作业?不同技术领域,本就需要不同特长的企业来做,才能又快又好!”
“就像我的京海建工集团,就算自己能勘察设计,能出各种施工方案,但我还能自己炼钢、自己造工程机械、自己生产各种建材吗?什么都做,只能什么都做不好、做不精!”
……
这一场参观,陈泰是深有感悟,学习进步了不少。
殊不知,跟在一旁的高启强,却在想让他退休养老。
参观结束,临别之际。
赵瑞龙挨个握手,答谢嘉宾。
饶是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和赵瑞龙握手,陈泰依然激动不已。
除了一个劲儿的点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而是一旁的高启强,听了赵瑞龙的褒奖后,应答自如。
直到坐车离开好一会儿,陈泰才渐渐平静下来。
自嘲的呵呵一笑后,微微侧目瞥向坐旁边的高启强。